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握党和国家大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点。 ,符合亿万农民的意见。对生活的向往和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
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编制了《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我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分阶段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项目、重大规划、重大行动,强化政策保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扎实有序推进,继续走在前列。
一、振兴基础和形势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重要论文的发祥地。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乡村政策,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发展农村生态文明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广大农村呈现出“乡村美丽、农民富裕、产业繁荣、文化和谐、组织强大、活力充沛”的特点,获得感、幸福感、广大农民的生活安全得到明显改善。2015 年,浙江人均纯收入4600元,在全国率先脱贫;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33年达到24956元 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05:1,居全国首位全国前列;美丽乡村建设领跑全国,“千村示范万村改造”项目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计划作出了贡献。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导的道路,浙江率先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要按照“八八战略”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更高的地位、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责任、更大的担当一更有效措施,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
二、一般要求
共建共享”、“固本强基、党建引领”。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驱动,立足农村特色发展,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五万工程”为重要抓手,系统推进振兴农村产业、人才、人才。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省,力争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地生活地图”。
分四步:
到2020年,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稳步推进。建设一批示范市县。乡村振兴体制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完善,广大农村与全省同步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到2022年,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到2035年,农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到2050年,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更上一层楼,达到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三、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全面融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都市圈建设,促进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突出城乡连接的节点功能,优化农村发展布局,以村政策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区域性”的乡村振兴总体格局“合作、三代融合、乡镇联动”。突出我省“五个一”特色:
“一个框架”,在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都市圈”框架下,构建以市区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城镇和村庄;推进沿海平原分类、山区农村发展。
“一个枢纽”突出城镇连接城乡的战略节点和纽带作用,不断加强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交换、区域产业集聚提升、城乡建设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附近农民的城市化。统筹能力方面。
“一个蓝图”,加快县级农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多规融合”,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和人口规模,合理定位、定位、确定功能,避免村村随意撤并合并。拆除和建设。
“一个标准”是在全省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到2022年,全省90%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实施“一个工程”,在全境范围内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改造天水林路村,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美丽土地新格局。
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兴业之路,进一步夯实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基础,加快向数字农业和科技农业升级,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升级。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三个示范、两个升级”为重点,全面提升浙江农村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个示范”,即绿色示范、品牌示范、安全示范。要全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优质、知名的“金字招牌”,建设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两个升级”:一是对标世界 荷兰等农业科技强国,升级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二是充分挖掘农业功能和乡村价值,发展提升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由“卖产品”转变。更要“卖生态”、“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升级工程,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者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城乡新型供销服务体系、丰收农业合作服务协同建设。推广“公司+集体经济+家庭农场”、“集体经济+旅游”、“一师五统一”等先进模式,推动集体经济、企业主体、
搭建农村产业发展平台。一是升级农业“两区”建设,打造我省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建设特色村镇,包括特色农业强镇、旅游式小镇、森林小镇、渔港经济区和特色村,打造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大载体。三是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农村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农村创新创业大载体。
五、打造美丽的花园式乡村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继续深化“万人工程”,建设美丽生态系统,突出提升美丽城镇整体协调性作用,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珠串串,构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打造一个处处美景的“大花园”,让美丽的乡村成为美丽浙江的底色。
以美丽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一是让城镇更加美丽,继续深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使城镇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乡村政策,增强城镇集聚转移功能。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二是做强城镇,加强城市产业功能培育和提升,增强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就近就业。三是连接城镇,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公共服务建设共享。一条路跑到底,管网跑到底,社保卡跑到底,等等。
打造“美丽风景线”,推进示范村“珠成链、连成片”,与全省旅游精品线路对接,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金带。
六、全面繁荣乡村文化
培育新时代新农村风俗,传承发展优秀农村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明风俗、淳朴民风、好家风扎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明文明农村。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红色基因要传承”的要求,在基层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为乡村振兴夯实群众基础。大力弘扬“浙江精神”,激发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新、创业、创造的智慧和勇气,凝聚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重点建设村村文化礼堂、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新时代文明转移中心(实践)三级联动文化载体建设,推进文明农村建设。民风淳朴,民风淳朴,民风淳朴。风生根。
七、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区
全面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推动自治、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有机融合,形成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守法为根本的组织。规范、倡导善治、综合治理为辅,以智慧治理为支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万村良治示范。
总结梳理“枫桥经验”、“后陈经验”、“桐乡经验”、“榆村经验”、“象山经验”等先进经验,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促进村规民约和人民议会。湘贤参赞与百事服务组、法律服务组、道德审判组作为“一左右两委三组”社会治理的新载体,有效形成了“大事一起做,好坏由大家来判断,一切都由大家来管理”新格局。
八、全方位为农民创造美好生活
聚焦民生短板,推进城乡优质基础设施融合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确保广大农村和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真正使农业成为有前途的产业,使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使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推进“四好乡村道路”全覆盖,实现较大自然村道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整治工程,到2022年,农村饮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到2022年,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推进农村数字设施建设,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城乡均等化为导向,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险、养老、公共安全水平。到2022年,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达到教育部基础教育标准。农村幼儿园比例达到95%,标准化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以上,合法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农民惠农机制,到2022年农民收入增加1万元。
实施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不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效。到2022年,低收入农民人均年最低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九、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
坚持“城乡对等”理念,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导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激活主体,激活因素,激活市场,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培育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和新时代农村企业家,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和能力。通过收入激励、资金支持、人才交流等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专业人才、农村人才参与农村建设。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立”制度,推进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适度放开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发展土地保障机制。盘活存量资源,释放资源活力,把土地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责齐全、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建立多元化投资保障机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确保支农投资继续增加、总量继续增加。坚持以地为主、以农为主的原则,提高农业转用等土地流转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的比重。设立省级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意见,建立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支农政策。
十、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落实省统筹、市县落实、村组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党组织共商机制。决定乡村振兴的重大问题、重要问题、重要任务。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第五级书记负责乡村振兴,
完善推广机制。省级部门要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县级以上政府要编制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认真落实省级规划总体部署,形成一体化的规划体系。系统、城乡、多元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部门协调、村落落实的工作机制,推进任务分解、指导服务、监督检查、绩效考核。
开展示范创作。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农业农村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部级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
抓好考核评价。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地方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以县为单位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工作。
(省发改委2019年4月17日)
点击下载《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