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乡村政策 中国出台首个乡村振兴五年规划 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人:数字乡村 发布时间:2021-12-14 1934 次浏览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文婷):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相关负责人29日在京表示,2035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基本实现。未来将出台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人居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改善将继续。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着眼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完善现代农村治理体系。对改善农村民生、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作出具体部署。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体制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体制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完善;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田美、农民富。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新荣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今后,将着力夯实农业基础,提升农业质量,着力产业融合,着力实施特色产业。其中,在产业整合方面,要制定多项政策,引导资源向农村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聚集。于新荣说:“乡村产业振兴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乡村政策,努力引导电力各方面。在持续推动城市繁荣发展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平台要融入更多要素,为农村打造。更适合农民需求,适合各行各业的人才施展才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对此,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支持。《方案》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职业人才建设,鼓励社会人才参与农村建设。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新荣表示,乡村振兴为对“三农”感兴趣的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各方面的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乡村振兴需要为培养和用好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规划做了更细化的安排,各地也在按照规定办事。规划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类型、不同方面、不同地区的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

中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差异很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认为,要遵循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实际发展目标和指标。因此,《规划》将现有村落进行了分类,《规划》将现有村分为四类,一是集聚提升,二是郊区融合,三是特色保护,四是搬迁。对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村庄,明确了乡村振兴的原则、方向、目标和任务乡村政策,当然,因为中国农村太多,这四类不能覆盖所有的农村地区。它们只是一个一般的分类方向。在这四种类型的基础上,各地区还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的实际类型,区别对待。”

张勇表示,《规划》提出,到2022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庄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他大部分村庄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贫困地区到2050年实现农村现代化目标。2020年前,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精准扶贫。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