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形成新的增长点,我市近期印发《重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大振兴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从三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在 2020 年。
《方案》重点部署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46项具体任务。要求聚焦重点、补短板、长短板,坚持谋长短期、系统推进,坚持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坚持做到最好。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方案》强调,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活力。全面开创全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好乡道》
实施农村狭窄路基拓宽改造3000公里,建设旅游公路、资源公路、工业公路1500公里。
水利建设
三年内新建水库等水源工程25座,实施节水灌溉示范建设50万亩。
其他基础设施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年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1690公里等;完善区县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服务点等农村三级配送体系,每年新建或改造70个乡镇农贸市场、城镇蔬菜市场。
实施以“十万人”为重点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特色产业链
集中力量推进柑橘、芥菜、生态畜牧等10条千亿元特色产业链建设,每年新建或改造产业基地100万亩,提升农产品加工和网络零售产值销售额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22年,培育6个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和10个50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到2022年,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达到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推动1至3家农业企业上市,培育创汇优质农业企业10家以上通过出口。
乡村游
细化100条优质乡村旅游线路。到2022年,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00亿元;创建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支持1000个农民合作示范合作社。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未来三年,重点建设2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建2-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乡村建设方案,3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到2022年,每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1-2个主导产业。全市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面积达300万亩。工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0%以上,耕种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个一路”全球整治工程“”
厕所革命
2020年,大渡口区等一流区将完成90%以上农村家庭厕所无害化改造。除一类区外,主城区(二类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到85%左右。. 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市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市群(三级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建立健全收集、转运和处置制度。未来三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的行政村比例将分别达到30%、40%和5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范化管理,农村零星污水随意排放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技术管理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黑污排查整治试点示范工作。农村恶臭水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到2022年,农村“三区五区”生活污水处理率逐步提高,运行维护长效管理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村容整治改善
继续开展乡村清洁行动。2020年,各村要实现村容整洁的第一个目标。到2022年,完成农村旧房改造,新增农户7万户,建成入户道路2.4万公里,基本实现30户以上村入户通路、“院落通”、“户通”。3000个行政村实现二级目标,1000个行政村实现三级目标。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到2022年,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中小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配套率分别达到95%和100%。2020年至2022年,废弃农膜回收、加工利用分别达到1万吨、1.2万吨、1.3万吨。
实施农田机械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适合机械化的农田
2020年至2022年,每年改造5万亩。以江津区、潼南区、合川区、荣昌区、渝北区、永川区等为重点,全村镇(镇)规划建设万亩级“机械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0年建设165万亩,2021年至2022年每年建设100万亩,共计约1500万亩。
实施农村“三改”改革深化工程“”
一是到2022年,完成村级集体经营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二是多元化实施农村“三化”改革实施主体,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共培育“三化”改革管理主体1000多个;
三是以“三社”融合推进“三改”改革,培育400个基层供销示范合作社,引导基层供销示范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村社建设”,基层供销示范合作社参与农村“三改”。“变革”改革试点三年内达到100项。
实施“三乡”人才培养工程
在村里培养人才
三年来,培养了6万名高素质农民,共培养了9000名乡村建设工匠和非物质文化技能传承人。
招聘海归人才
建成40个农业“创星天地”,3年6万农民工返乡创业。
引导农村人才
每年农村科技专员人数保持在2000多人,每年资助约30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伍,三年建成100个专家工作站和专家院。深入实施“三师一科”评选行动计划。
实施“智慧农业·数字村”建设工程“”
未来三年,全市将建设70个“互联网小镇”、700个“互联网村”,建设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示范基地1-2个,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00个,建设智能养殖示范基地10个。养殖场,实现50万头猪、500万只家禽等智能化养殖,基本建成现代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国内一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实施乡村文化“百乡千村”示范工程“”
未来三年,将逐步选择100个乡、1000个村,在全市开展试点示范,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一方面,深化农村社区梦想课堂岗位建设,每年在全市开展3000场梦想课堂活动和3000场“家风”活动;加强区县“三堂一站”建设乡村建设方案,年年建镇惠民。有固定电影院等69个。到2022年,共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500个。
另一方面,要加强地方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开展戏曲下乡等活动,三年建设410个怀旧展览馆;文明户的评选等;开展乡村圣贤培育示范,广泛设立“湘湘批评馆”等。
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工程“”
在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工程中,我市将着力选拔强村党委书记,为加强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其中,我市要选配强领导,通过法定程序,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 .
加强教育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7天,以乡(街道)为依托,建立村级后备力量,每个村培养2人以上后备后备力量。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