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的影响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11-22 2056 次浏览

  1引言

  产业结构是经济学范畴的重要理论之一,从其诞生至今,已发展得极为成熟。国民经济中常见的农业(一次产业)、工业(二次产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的分类就源于早期的产业结构理论。根据最新数据,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逐步趋于成熟,一次产业稳步下降,二次产业经过长期增长后比重有所回路,三次产业发展迅速且于2015年首次超过二次产业。但是从全球视角评价,我国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依旧偏低,甚至低于印度、俄罗斯等国。可见我国产业结构依然有优化空间。

  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市场及政府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国民经济构成比重演变的过程。一般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遵循二次替代一次、三次替代二次的规律,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呈顺序转换,先后有农业主导、工业主导、服务业主导,以及当前的信息产业主导。

  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市场资源的转移。并且,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均会对其他产业带来多元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农业一直是主导产业,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工业、服务业先后成为主导产业,且对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导致农村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专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反过来又促进二、三次产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农民人口较多、农村分布广泛、农业基础作用凸显,所形成三农问题成为我国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关乎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向来是各级政府、专家学者等关注的焦点。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基础设施、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国民产业结构的优化。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弊端明显,二次产业产能过剩、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新型城镇化、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等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融合一二三产业乃至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成为当前学界和公共部门的共识。

  本文选题过程中,立足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理论,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专著、论述,并参阅了农业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作为本文选题的理论素材。在此基础上,确立本选题。本课题研究和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一、产业结构相关概念、意义。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措施。

  2文献综述

  当前,国际国内关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体系完备且理论成熟,不复赘言。

  近年来,我国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集中在转型升级方面。如洪银兴(2014)年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长的侧重点应有速度转向结构,并认为外需驱动调整为内需驱动,应突出创新和市场的作用加快服务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

  王岳平(2014)年认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投资驱动、服务业发展滞后、价值链低端、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弊端,并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于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由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品牌竞争,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发展,并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政策模式和社会创新方面提出了多元路径。

  关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研究,于然来(2016)指出,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关键路径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但是同时也指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较多,政府部门应继续增强宏观政策调整,且要确保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步伐,全力构建高效、合理的产业体系,方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于然来的观点之前,苏久华(2013)在其研究中也认为基层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党组织、政府应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导作用,需借助先进地区经验来《乡镇如何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此二者研究的共同之处是把政府行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因素,成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强大外力。

  王宏伟(2015)年对比了我国和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商品化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需通过涉农深加工业、科技和商业、信息产业等产业的促动来实现,同时还需要涉农政策、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支撑。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吴晚霞、曹正勇(2013)以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比较法为手段,对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多维度而全面的分析,总结了四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就,并指出,该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已经从单纯的产量比例调整、增长,转变为生产结构、行业结构、品类结构、质量结构和产业区域分布、农业生产组织等全方位地调整,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在农民收入方面,陈昊,王强(2015)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就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VECM模型重点以农民收入增长指标为研究焦点,最后得出结论,产业结构与农民人均收入正相关,且长期影响明显。而在短期内城镇化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在农村劳动力方面,王海波(2015)认为,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生产力极大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显著,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涌入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建筑、制造、电子加工等行业,倒逼农村生产模式呈专业化、规模化趋势,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秦德智、邵慧敏(2016)年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分析,指出需求、生产投入和政策是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认为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业投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并认为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政府应在扶持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投入。

   在农村消费结构视角,田涛等人(2015)以湖北省农村经济为研究范围,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以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湖北省农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省农村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二者之间的互动性未建立。

  3结论

  产业结构的调整实质是社会生产力、生产模式优化的动态过程,且不同产业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而从上述文献中可知,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经济增长的量和质均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调整来确保经济稳定而高效的增长是政府部门、学者乃至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涉及农业配套产业、农民收入和消费、农村城镇化等普遍性涉农问题。而二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有效促进一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最关键的在于农业产业化。相关学者、农业工作人员深入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需以某一区域为研究对象,这符合我国农业的区域差异,因我国呈区域化分布的农业产业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因而以此视角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关系也较为客观。

  客观审视当前研究成果,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视角多为偏重某一方面的、某一区域,侧重点各有不同,研究成果纷繁。笔者选题过程中,旨在立足全局角度通盘考虑,归纳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构成及制约因素,以我国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特征为依据,从农产品需求、生产、流通以及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模式、农民收入和消费、城镇化等角度,论述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济的宏观影响,以其较为全面地勾勒出影响因素、机制和框架。

  4参考文献

  1洪银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动力求是学刊J.2014, 41(1):14-19

  2王岳平.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三五”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 2014(50):3-12

  3于然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全国商情,2016(10):65-66.

  4苏久华.乡镇如何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北京农业,2013(12):285.

  5王宏伟.中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 2015(10):18-20

  6吴晚霞,曹正勇.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3(6):53-57.

  7陈昊,王强.安徽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VECM模型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22-26.

  8王海波.农村劳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J.科研,2015(38):159-159.

  9秦德智,邵慧敏.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动因分析——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J.农村经济,2016(5):59-63.

  10田涛,张治东,陈鹏.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消费结构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