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渐失生机,究其原因有两个:1、种地不赚钱,收入连基本的日用开销都不够,如果不出去打工贴补家用,铁定连新衣裳都买不起;2、小农经济,劳动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在全球化农业大潮的冲击下立足。
中国亟需建立新的农村社会结构和农业经济体系,否则粮食危机不会太远。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
1、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
2、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农业耕种面积;
3、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保证农民就业,实现农民职业多样化;
5、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6、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提高农村GDP;
7、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新农村应该如何建设?过去我们对新农村的理解太肤浅,认为路面硬化、建起新房、合村并居、通水通气通网、垃圾集中处理就是新农村,其实这都是表面工程,解决不了农民收入的问题,农村建设得再富丽堂皇也是浮云,依然无法避免农村走向衰败。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应该是:让农民赚到钱,赚到不比在城市打工少的钱。
那新农村如何建设才能让农民收入赶超城市?
昨晚去超市粮油区逛了逛,发现袋装大米价格都不便宜,贵的可达10元/斤,大部分价格在5元/斤左右,特价大米也在3元以上。而农民卖大米的均价只有1.5元/斤左右,远低于品牌大米价格。这说明国产粮食只要商业运作的好,也可以卖高价,利润也可以很丰厚。农民种粮不赚钱,不是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不好吃,而是农民势单力薄,不具备商业化运作粮食的能力。
我查了一下中国粮食标杆企业北大荒的情况,该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1233亿元,是中国最大的规模化农业企业,拥有耕地4448万亩,员工53.2万人,年产粮食400亿斤以上,平均每人产粮7.5万斤,如果去除非管理、技术、销售、客服等非农作人员,人均产量可达15万斤以上,人均生产效率是普通农民的十几倍。从北大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业的未来必然是规模化、品牌化、集团化大农业。
我曾经认为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农村的方向,这几天思考之后感觉并不完全可行。农村城镇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主体,没有出资方,没有核心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信用保证,民间参与的积极性会很低,成功的希望自然渺茫。
农村城镇化的大方向是对的,但不能盲目、放任自流的建设新城镇,为主体,以项目运作为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假设,我们要对一块方圆10公里的农村地区进行开发,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组建或引入一个资本实力在10实体;
2、方圆10公里范围内所有土地以出租或出全权开发;
3、公司选址建设中心城镇,城镇包括居民区、商业区、农产品加工区等几大部分,居民区房子员工出售,部分对外出售,商业区店铺对外出售或出租;
4、原有村民进行分流:部分人拿补偿款销户离开;雇员,或成为职业农民,或成为工厂工人,或成为后勤人员、管理人员;部分人自由经商。
5、公司开展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产品加工、房地产、商业、旅游、养老等产业为辅的多元化经营。
这样的农村城镇化,不仅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更将低收入农民之中,实现了从农民到员工的身份转变,收入将会大大提高,城乡差距缩小甚至抹平。为主体的农业经营,将摆脱小农经济的低效率,不仅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会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以品牌化运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将农村价值最大化。农民有钱了之后,消费能力大幅提高,有效激活农村城镇的商业消费,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果这种模式在全国全面铺开,成立几百家甚至几千家,将会使中国农业快进到新纪元,成为高度市场化、专业化、科技化的大产业,极大促进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发展。
欢迎关注猴军集,城市、农村、经济、人文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