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张永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与建设策略

发布人:数字乡村 发布时间:2023-07-30 1305 次浏览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与建设思路

张永江周鸿刘韵秋张爱民郭云

()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深化乡村复兴做出战略推进,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全面启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中央在三农领域的重大制度变革,是全面实行乡村复兴战略的又一重大措施,是指导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具有广泛扎实的现实基础,符合广大农民的衷心渴求,需要进一步探究、谋划、贯彻落实。

一、从四个方面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具备良好人居环境,能满足农民物质消费意愿和精神生活追求,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协调发展的农村,是美好宜居乡村的“升级版”。其中“和”更突显的提高是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体现出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美”更注重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村,做到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

(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备扎实基础,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深化乡村复兴,要统筹乡村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深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乡村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调是逐渐发展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好乡村”,与魅力中国的观念相适应,首次在国家层面强调的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演进第十四个十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专门部署“建设美好宜居乡村”,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提出“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魅力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经过多年的尽力,美丽乡村建设效益显著,目前全省已建设5万多个美好宜居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色彩非常严谨。党的二十大是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入时期举行的会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调,就是在以前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新推进,是制度继承、实践延续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符合乡村未来发展态势,是掌握规律主动担当的顺势而为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进入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城乡融合演进稳步加强,社会分工非常趋向高强度,部分农村发生一定的衰败现象,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空心化现象也必定程度在乡村客观存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调,就是遵循客观规律,考虑不同种类、不同经济水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发展态势的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重点提高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不足的瓶颈,突破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农民身份认可感的气氛,促进睦邻乡亲和睦相处。

(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要素环环相扣,是系统设计和整体部署的建设单元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内涵上比如“宜居”的原因、“宜业”的原因、“和美”的原因,需要统筹好村庄建设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惠民乡村产业发展,打造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宜居乡村,重塑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因此,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个整体的建设单元,相关建设内容必须是整体部署、全面深化,既要在以前建设基础上升级换代、再创新高,又要适应各方需求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不应相互割裂、有所欠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把握好各个别之间的对接关系,促进各个个别是统筹协调、相互支撑,形成平台化的提高,使乡村真正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

(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中展示强农惠农政策的效力,是各方合力推动的系统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部委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启动推进乡村复兴战略,推动农业乡村获得历史性创造、发生历史性改革,实现了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美国式现代化,对于在农业、农村、农民这块土壤的三农阵地,实现国内式农业乡村现代化是应有之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对标实现国内式农业乡村现代化,将各部门各条线制定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贯彻到乡村、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分头行动,在新的历史阶段逐渐成为现代化的乡村生活形态。

二、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五个基本点

在系统领会、准确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与外延的同时,应从建设的本质规定、乡村传统和建设时序中,找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发力口和突破口,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顺应人民幸福生活憧憬的关键措施,作为全面深化乡村复兴的系统导向,作为推动农业乡村现代化的战略切口,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点。

(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具有基本现代生活条件为主攻目标

对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聚焦农业乡村现代化在点上突破。进一步完善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平交换模式,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务、人才配备等方面优先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通过全力提升农村基础设备建设、建设优化农村治理模式、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开发农村多元价值,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

(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为村民而建、让农户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农民成为宜居宜业和美家园,持续提升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备、提升公共服务水准、培育文明乡风,首先要尊重农民需求,建设成哪个样,怎么建,要农民说了算,以满足农民的物质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以宜居宜业和美为标准,目的是让农民过上满意的美好生活。同时,注重农民参加,无论在规划设计,还是工程推进、后期管护等各个环节,号召大量的农民特别是年轻人切实参与建设乡村,创造良好的基础设备和人文条件,促进更多乡村村民淳朴致富,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持续促使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突显乡味、体现乡韵为特色所在

村庄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村庄风貌各具传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做法,不能千村一面。需要立足乡村地域特点,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统筹考虑行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运用、生态保护等,科学合理规划农村生产生活的空间布局和设备建设;必须保留优秀特色乡土文化,赓续红色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保留民族传统等,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增值,促进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整合发展,让乡村文明造就出浓厚魅力和时代风采。

(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统筹推动、分区施策为工作思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深切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日本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全球观和技巧论,深入贯彻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坚持顶层设计和统筹推动。整体部署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复兴。坚持上下衔接和分层推进。乡村建设是个平台项目,一定做好顶层设计推进落细落地,分层分解责任,确定任务分工、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制度等,形成上下联动、分级建设的良好态势。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农业乡村发展的变化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推进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五)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以循序渐进、注重品质为基本态度

纵观农业乡村建设发展历史进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演进阶段中的一种高级形态,乡村建设是个大量过程,既要维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做到循序渐进,从容推进;又要以时不我待的状况,勤奋认真的作风,有序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做到遵循规律,注重品质。坚持以发展的心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乡村建设历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三、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五个关键领域

当前,乡村建设行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全国95%以上的乡村已启动清洁行动,村庄环境基本推动干净整洁有序;乡村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汽车;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2021年全国乡村居民户均可支配开支超过18931元,实际下降9.7%;各国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但各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展不平衡、群众参加性不高、乡村复兴内生动力不足,群众精神文化非常欠缺、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难题需要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逐渐加以缓解,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模式建设,让乡村具有更好制造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提高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农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村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提升基础条件建设,铺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底色

一是城乡互通,坚持城乡共建共享、融合演进,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差异。二是乡村为先。继续把公共基础设备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乡村农业、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备和教育、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场所建设,着力推动公共基础设备往自然村(组)覆盖、往户延伸。三是建管并重。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备管护体系,建立管护公示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备管护,切实把公共基础设备建成、用好、管好、维护好,确保设备发挥实效。

(二)加强公共服务便民,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成色

一是普及普惠。加快构建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模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加强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重视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二是聚焦短板。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公共服务事项,进一步改进投入、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持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村级综合。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备建设,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制定村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优化公共服务职责,创新服务模式,依法简化行政执法办事流程。

(三)提升人居环境提高,增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亮色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坚持“有序开展、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推行”原则,以乡村厕所革命、生活废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改善为重点,分区域、分方法、分阶段地推行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持续加强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绿化美化,改善乡村公共环境。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备产权归属,建立有体制、有标准、有团队、有经费、有监督的乡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体系。

(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凸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色

一是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优先安排建设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化设备,把文化惠民工程与村民群众文化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做到真正有用。二是尊重农民的习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加强农耕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推进乡村文化礼堂、文化公园、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备建设,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深入推进“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活动,弘扬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融入乡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强基层宣传文化团队,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持续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四是构建运用政府购买、市场体系、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逐步提高农村文化资源数量,提高服务水准和强度。

(五)提升乡村有效管控,稳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本色

强化党的领导,持续推动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基层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建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多种方式,采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村民理事会等管控方法和契机,引导农民全程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强化稳定平安,持续推动农村扫黑除恶斗争,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争端化解机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四、近期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四个切实点

近期重点应在研究部署、统筹推动、政策下沉、发动民众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研究部署上下功夫,确保乡村建设不走偏不变样

习近平总主席指出:“实施乡村复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加强提高农民精神风貌”。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基本方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环境优美、生活宜居、富裕富足、乡风文明等方面标准指标,明确相应建设主体、发展模式、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尽快产生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细则体系、工作模式和科技支撑体系。同时,在建设过程应充分发挥各地创造性、主动性,持续跟踪各地乡村发展状况及特征、存在弊端,选树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典型,谋划一批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细则措施。

(二)在统筹落实上下功夫,推动各项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既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公共基础设备及服务更新,也涵盖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是一项系统项目,村庄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村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统筹好村庄建设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富民乡村产业发展的关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和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备建设,打造基本用途完备又保留乡味乡韵的宜居乡村;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整合,以行业发展大幅推进农民创收;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创新推进“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活动,重塑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核及精神风貌。

(三)在政策下沉上下功夫,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当前,农民逐渐下降的物质需求、精神文化必须与乡村各种资源要素配置不足之间的冲突仍然突出,严重影响着乡村高品质发展。牢固确立农业乡村优先发展制度导向,搭建起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模式,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量农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农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农村,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农村。整合梳理各产业领域支持乡村发展事项,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面制度集成、项目集中、要素聚集,打通政策痛点堵点难点,形成推动乡村建设的工作合力。扩大乡村建设投资力度,引导产业链条、政务服务、公共文化服务、金融服务等向乡村延伸,实现农村从干净整洁向宜居、宜业、和美拓展,不断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良好氛围

农民村民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受益者,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积极宣传农民、组织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全程参与农村建设,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完善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程序和方式,推广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和积分管理体制,在制度谋划、项目建管等方面不断调动农民主动参与意图,保障农民参与决策权。鼓励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挥企业在演进乡村产业方面的优势、社会组织在深化乡村善治方面的优势、村民个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优势,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物质支撑,推动形成全社会一同参与乡村复兴的强大合力。

五、当前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四个建议

(一)国家层面设立一个统筹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协同机制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更好统筹推动该项工作,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联席大会制度,根据工作必须不定期开展全体或个别单位联系员会议,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交谈、协作、交流,以及对重大难题和重要事项共同进行研究解决,以产生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交流沟通、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二)组织一批深入基层、实践和民众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调研

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建议组织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相关调研,通过考察认识各地实践状况做法、梳理经验不足,再进一步推导总结、提炼提升,从而掌握全国发凸显状、存在主要难题、面临的契机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新政建议,服务决策。

(三)推进一批突出务实、管用并好用的高层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

组织国内各委研究单位、大专学校、知名人士,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涵义、外延、理论根据等内容;加强分领域、分产业、分阶段、分方法研究,研机析理、研寻经验、研析规律;究其成因、究其实质、究其对策,进而强调务实、管用、好用建议,进而制定细则,系统性破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过程问题的。

(四)设立一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项

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探索支农资金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建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基金等制度,在资金来源上,采取中央财政切出一块、现有项目明确一定比重资金等方面予以筹集。发挥公共财政在管护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增加财政补贴,扩大细则性信贷规模,加强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经营性基础设备建设工程进行行业融资,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乡村基础设备管护。

参考文献略

文章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7195955539191267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