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新就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振兴。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彦德、农业农村部政策改革司司长赵长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综合性振兴。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年多来,各地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聚焦重点、聚集资源、凝聚力量,全力以赴落实各项措施,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主要迹象:一是保障供应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超过3万亿公斤,生猪产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二是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三是农村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村容貌显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取得重要成果,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四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刘焕新表示,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 2035年目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振兴,必须振兴乡村。这一重要结论深刻阐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依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和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水平。有了中国人民的饭碗,乡村振兴的基础才能稳固。要深入实施储粮科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重点”,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在种业中大放异彩。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乡村振兴和产业繁荣是重点。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加工企业重心下沉,为农村和农民留下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探索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医疗、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三是实施农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施乡村道路、农村供水安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等一批工程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推进县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县域内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四是加强和改进农村治理。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农村治理方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形成文明乡村风尚、良好家庭风尚、淳朴民风风俗。
做好种业“周转”
关于种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重点问题。打好种业“翻身”的具体举措和目标是什么?
曾彦德表示,种业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农作物自选品种面积占95%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100%实现完全自给。玉米、大豆和生猪等原产地也保证来自中国。目前,我们的种子供应是有保证的。
同时需要看到,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品种单产仍有提升空间,缺乏原创性核心技术,不完善的商业育种体系,这些都是制约种子的一些制约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弥补这一短板。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打赢种业“翻身”。中国谷物主要由中国种子制成。从工作的角度来看,我们主要考虑三件事。
一是夯实基础,关键是抓好种子资源库和种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农作物、畜禽、海洋渔业三大国家种质资源库,这是我们做好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抓好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海南、甘肃、四川三个国家级基地。下一步,要继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建设国家南帆硅谷等优质种业基地,为农作物育种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加强优势、补短板、攻坚战。要加快实施种源“卡脖子”研究和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做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工作。具体而言,在水稻和小麦方面,要加快培育优质特色品种,保持竞争力。加快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生猪、奶牛等品种关键性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品种选育实现零突破。
三是培育主体,关键是把握龙头企业和营商环境。选择一批创新性强、潜力大、集育种、育种、推广于一体的企业,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积累,让他们尽快成为我国种业创新战略力量。同时,要积极推进“放管服”,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种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电子商务在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在农民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农民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吗?
曾彦德说,农村电子商务现在是扩大农产品销售的一种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从目前来看,经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0%左右,就业收入占45%。家族企业收入主要依靠农产品销售。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2019年全国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接近4000亿元,直播电商迅速崛起。不少农民通过短视频或直播方式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以优惠的价格出售,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将来,
一是通讯设施有所改善。目前,4G网络覆盖了98%的行政村,包括一些贫困地区。下一步,新基建和5G也将向农村延伸。我们建议延伸到村庄,覆盖住户。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将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持。
二是农村创新创业更加活跃。现在农村的创新创业形式很多。许多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科技人员下乡创业。很多农村电商都是由返乡创业者带动的。目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首次突破100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正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是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
三是农村物流条件较好。生鲜农产品,包括偏远地区的一些小而精的特产,现在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快速、直接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出非常好的势头。我们坚信,未来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此前,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联系,在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解决了。请问目前相关部门形成了哪些探索经验?还存在哪些障碍?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赵长宝说,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小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必须重视解决小农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困难重重,他们被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总格局。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对支持和提升小农发展能力作出了全面部署。从实际来看,支持小农发展是“三管齐下”。
一是推动有长期稳定从事农业经营意愿的普通农民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为家庭农场等现代经营主体。二是发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小农户共同发展。三是提高小农经营能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现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时刻关注小农户。按照服务小农、改善小农、致富小农的要求,加大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小农利益的实现、维护和发展。
二是防止排斥小农。加快构建支持小农发展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惠农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防止群众创大户、排斥小农。
三是着力带动小农户。兼顾小农户支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引领作用,引导小农户开展合作联盟,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小农发展能力。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吃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农产品供应安全,“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
曾彦德表示,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农村的重点工作,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呈现出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为适应这一新变化,农业生产既要保证数量和品种,更要保证质量。“三个保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中央部署,
一是要加强产能建设,确保数量。深入实施储粮科技战略,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提质,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红线的耕地。同时,要遏制耕地“非农化”乡村新闻,防止“非粮化”,改善农田设施基础条件,加快建设高标准高产农田,稳产、旱涝、保收。二是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一个重要任务是打好种业转机,着力攻克核心种源“卡脖子”技术,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同时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进农机农艺一体化,用好种子、好方法配合,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同时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进农机农艺一体化,用好种子、好方法配合,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同时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进农机农艺一体化乡村新闻,用好种子、好方法配合,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是要优化生产结构,保持多样性。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实施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生产供给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优化品种结构,集中关于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饲料 供应强筋弱筋玉米、优质稻米、优质小麦,还要协调粮油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糖、肉、蛋、奶、果、菜、鱼,扩大石油生产,加快肉、牛、羊发展,继续推动乳业振兴。这些措施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三要推进“三品一标”,确保质量。我们提出坚持以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品牌做强的农业方针,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重点抓好两个“三品一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执行情况;二是在生产方式上推进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处于什么阶段?未来如何加快进度?
刘焕新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既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振兴乡村产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设施水平稳步提升。现在共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是我们的目标。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亿亩,目标已实现。2018年以来,每年开发高效节水灌溉超过2000万亩。
二是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农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这些指标都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三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拐点。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超过75%,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这些数字直接反映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装备支撑、创新驱动、绿色引领的新阶段,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和今后,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将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加快三大体系建设。
一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都说产业发展是关键,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点。发展农村产业,关键是构建“三链”,即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通供应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提升价值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二是加强现代农业材料、技术和装备建设,加快生产体系现代化。着力推进“四化”,即推进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田间生产条件;促进机械化、研发和推广实用高效的农业机械;提倡绿色,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经营体系现代化。重点培育四类经营主体: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提高规模化经营效率;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增强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大力培育专业社会服务机构,推动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健全联动农户机制。
总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大力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管理体制现代化。
实施农村建设行动
近年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农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建设行动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施农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大亮点。曾彦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建设总体提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农村道路畅通。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庄都可以使用硬化道路。二是用水方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三是卫生条件有所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系统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第四,通讯速度快。全国98%以上的行政村接入了光纤和4G网络。用两句话概括,村容变漂亮了,人居环境变好了。
但农村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要不断加强建设,不断完善,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农村建设行动,是党中央关心农村和农民的重要体现和重大部署。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尽快启动,加快建设。
初步考虑侧重于以下任务:
一是加快发展村庄规划。坚持以规划为导向,有序推进,统筹全县乡镇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建设。村庄和乡村特色。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要求,全面改善农村水、电、气、房等信息化设施条件,特别是村、户覆盖,支持5G、物联网、其他新型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着力提高通信水平 探索建立自然村道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实现城市生活基本要素和农村居民大致相当。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功能。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格局变化,持续推进县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农村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促进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厕所改造,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水平,建设美丽、适宜经商的宜居村庄。
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
从今年开始,扶贫地区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哪些考虑?
刘焕新说,中央作出了决策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工作重心要转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对接乡村振兴,主要是守住底线,完善一套政策,做大一批产业。
守住底线是不会大规模返贫。完善防止返贫动态帮扶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易贫困边缘户、因病、灾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纳入援助政策范围及时。扶贫地区设置了五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挂钩,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定一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县,集中支持加强扶贫成果巩固和内生发展动能。
完善一套政策,就是推动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的顺利转变。扶贫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扶持、协同帮扶、考核监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机制,应借鉴和运用到乡村振兴中。特别是做好金融投资、金融服务、土地支持等政策衔接,推动领导体制、劳动力、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考核监督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上下联动的振兴工作体系,精准施策,一站式工作。.
做大一批产业,就是促进扶贫地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和强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以县为单位规划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施种养业专项促进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扶持措施,加快农产品建设食品储藏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一批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推动产业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8年的不断奋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党中央根据形势作出战略决策,将“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做好扶贫成果巩固和扩大与农村有效衔接的各方面工作。振兴,
谋划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
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专项部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继续深化乡村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深化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动力。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得益于改革,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也有赖于深化改革。赵长宝说,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深入突破的改革试点,建立了一批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有效激发了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增强了内生动力农村发展的。
例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逐步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新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着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农村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支撑。振兴。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将第二轮土地承包试点再延长30年,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立”制度,发展多种形式中等规模经营。
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三是调整优化支农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构建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
四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促进平等互通、两地融合。城乡要素流动方式,让农民平等分享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成果。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工农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繁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刘焕新说,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从农村谈农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投入更多资源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确保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落后、不赶超。五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推进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积极引导在县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城镇化。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将乡镇建设成区域农民服务中心,推动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便民生活服务向农村延伸。把县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是因为县离农民最近,在这里搞城乡一体化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强制度供给,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金融投资保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畅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渠道,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多种因素的注入。乡村振兴。城乡资源要素要畅通无阻。
三是推进产镇与产村一体化。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引导二、三产业向乡村布局,建设农业强镇,发展“一村一品”,加强建设农村冷链设施和物流节点,留住更多就业岗位,输出增值效益。在农村,就交给农民吧。
总之,就是通过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