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持续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方案,按照各省市2021年工作要求,《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发展规划是制定我县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自下而上、分步实施、分类引导、分级推进、循序渐进”的建设思路,分步改进,全面达标”。以中心村建设为核心,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保障,突出重点,整合资金,健全机制,强化调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跨区域建设激发美丽乡村活力,彰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
二、目标任务
确保2020年三季度建成漯河镇桥东等5个省级中心村和汤池镇河洼等12个市级中心村并通过省市验收;2021年科滩镇营洼等9个省级中心全面启动村建设:坚持对114个已验收的省市中心村进行长效管护。
三、重点工作
(一)2020年完成桥东等17省中心村建设
2020年,今年三季度将接纳包括桥东在内的17个省级中心村。12个镇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和完成项目建设。为保证规划内容在工程中得到体现,建设项目必须有规划依据。施工过程中要小心砍伐树木,不填塘,少拆房屋;不乱刷墙,不欠债施工;建好就建,合适就修改;抓时间,抓重点,现场指导,抓好工程质量,管好工期,
(二)2021年启动营洼等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
围绕“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富民富民、文明和谐乡村”的总体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改善、卫生厕所改革、环境整治在房屋前后,畅通无阻的道路、河流、沟渠和池塘等进行清淤疏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照明等建设任务,为农民营造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国内垃圾处理。配备村保洁员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完善“家庭分类、清运、公司转运、县级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乡村保洁必须到位,不得使用露天垃圾池、露天垃圾房等不环保的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要及时收集和运输,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就近随意填埋和焚烧。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式,建立以县乡为基础的资源回收体系。
2.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取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治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首先要注重综合利用。对不能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选择成本低、易于管理、行之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有条件的村庄宜采用人工湿地和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
3.巩固和提高饮水安全。结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覆盖面,提高饮水安全水平。
4. 厕所的卫生情况发生了变化。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保护机制。
5.房子前后的环境改善。对电力、通讯等各种线路、电线杆进行整理和规范,杂物有序堆放,不让村内乱建、堆放。
6.道路畅通。结合农村道路畅通,实施通村主干道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路硬化,提高道路畅通。
7. 河流、沟渠和池塘的疏浚和疏浚。整治疏浚河道、水塘,加强配套桥涵,实现水系畅通、水体畅通。
8.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应用简单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9.乡村绿化。开展村道、水体、庭院及周边村庄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财政资金不得用于铺设人工草坪和种植珍贵树种。村前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林。花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落生态环境。
10.村子亮了。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和公共活动区,以多种方式安装了路灯,以保证适当的照明。
四、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的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县级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调度、资金统筹、组织动员、实施。层层抓好群众动员、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人办事、钱办事、县长”的要求,探索建立县镇财政补贴、村集体补贴、到户适度缴费相结合的资金保障体系乡村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效治理。落实村镇管理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专人管理。
(三)广泛动员农民
充分发挥五长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村民自主选择、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使用的权利、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检查考核
加强督查调度,按照《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省、市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抓好落实工作、建设管理和保护机制,抓好落实。主要责任人将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对逾期未完成的任务进行重点排查。
(五)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用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深入人心的形式,深入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措施,形成了全民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