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个人投标那些坑,老司机都栽过
比来帮几个村个人做投标复盘时发现,很多村干部在招招标环节踩的坑几乎如出一辙呢。有个村投资200多万的灌溉项目,中标方干到一半直截了当跑路,最初发现对方用的是伪造的资质证书。这种状况在基层投标中真不算少见,明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套路。
第一坑:资质造假防不堪防
如今造假技术越来越拙劣了啊,有些招标单位连ISO认证都能做出以假乱确实正本。去年某地就查获过专业制假团伙,他们甚至能伪造住建部分的电子签章。建议在资质审查时必然要登录官方零碎核验,最好支配专人到发证机关实地核对。记住啊,看到太完满的资质文件反而要多个心眼。
有个非常适用的方法是要求招标方提供近三年的完税证明,那个在税务零碎里可造不了假。别的让招标单位法定代表人带着原件来现场,忽然要求他出示某个证件,造假的人往往当场就露馅啦。
第二坑:围标串标把戏多
如今围标团伙的玩法晋级得可快了,有些会注册十几家空壳公司来招标。更荫蔽的是几家单位相互陪标,这次你让我中标,下次我帮你操作,把村个人当成了提款机呢。要辨认这种套路,得重点看招标文件里的技术方案是不是相同,还有报价的规律性。
建议在投标文件里明白要求技术方案必需手写,如此相同一眼就能看出来。开标时忽然要求招标人现场测算某个数据,那些串标的根本都会懵圈。对了,如今有些中央推行电子投标零碎,一切操作留痕,围标本钱就高多了。
第三坑:低价中标后耍无赖
最气人的确实是那种报个地板价中标,干到一半开端各种加钞票的吧。某村文明礼堂项目,中标价明明写着包工包料,后果对方讲钢材跌价要追加80万。这种状况必然要在合同里写明"固定总价不作调整",把主材品牌型号都列清楚,变革必需村委汇集体决议。
团体更倾向设置合理的拦标价,不光看谁报价低。能够在投标文件里要求招标人提供次要资料推销渠道证明,那些分明低于市场价的,八成前期要搞情况。验收时记得按进度付款,尾款至多留20%质保金。
避坑还得靠制度设计
见过最聪慧的村书记是如此操作的:成立由村民代表、老党员、乡贤组成的7人评标小组,全程录像存档。投标前请专业律师把关文件,开标时随机抽3个村民现场监视。尽管多花点钞票,但项目从没出过咨询题呢。
如今非常多中央推行"阳光投标"平台是个好方法,一切流程网上留痕。建议村个人投标金额超越50万的,都要求进县级买卖中心操作。不嫌费事啊,等出了咨询题再解救,损失的可基本上老庶民的血汗钞票。
给基层干部的实操建议
首先要把投标文件当法律文书来写,条款要细到令人发指的水平。见过最狠的投标书连工人宿舍离工地间隔都规则了,如此中标方想扯皮都没门。其次开标前组织现场踏勘,让一切招标人签字确认施工条件,防止前期扯皮。
最初提示下,如今有些智能投标零碎能自动比对招标文件类似度,价钱异常动摇预警,花点小钞票买个办事挺划算的。究竟我们村干部也不是专业搞招招标的,该借力时就借力嘛。记住投标无大事,多道把关少踩坑!
万村乐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打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独立部署 | 数字乡村源码 | 数字乡村系统 | 数字乡村平台 |数字乡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