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百姓要富 生态要美

发布人:hack357 发布时间:2024-07-30 53 次浏览

◆本报记者闫海超

新年伊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位置留给了乡村。2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发,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了全面部署。“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成为乡村发展目标,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有了顶层设计。

接下来,如何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成为乡村发展为之努力的方向。

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2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做了全面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行动。”

为了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同时,首先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对此,韩俊指出:“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在加强自然恢复方面,文件明确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开展退耕还湿;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如何创新制度供给,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

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建设,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方面,包括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文件还提出,要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生态饭”,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兴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成为重点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因此,着重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成为重点。数字乡村软件开发源代码

针对农村重点环境治理领域,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明确部署,一方面是水环境,一方面是土壤环境。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要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为了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文件指出,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

此外,文件明确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乡两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文件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结推广适用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加强技术支撑和指导。

紧随中央一号文件之后,2月5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据了解,2017年,我国已完成2.8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2018年,我国将督导2.5万个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百姓要富 生态要美

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

实施绿色乡村振兴战略涉及许多方面,需要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作保障,资金运转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用韩俊的话来说,“必须真刀真枪地干、持之以恒地干,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有更加健全的政策‘软环境’”。

谈到关于“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时,韩俊说,没有投入作保障,喊是喊不出来的,干也是干不出名堂来的。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为了解决乡村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谋划,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同时,将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

如此一来,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成为重要一环。

文件明确,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地方在重点生态区位推行商品林赎买制度。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

从这些政策来看,公共财政将更大力度地向“三农”倾斜。韩俊透露,未来国家还将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起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办法。

此外,文件还肯定了推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的做法,并提出要提供更多生态公益岗位。

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对文件提出的这点,韩俊也给出了他的看法: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首先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制订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是农业发展政策的一个重大创新。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需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就必须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是完成目标的手段之一。文件明确指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是方向之一。

对此,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同时,韩俊也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乡村大数据软件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