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与国家大数据战略相结合,用好大数据作为技术助推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基于此,建议尽快将“乡村大数据库”建设列为《乡村振兴规划》的重点任务。
一、农村大数据库建设对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通过相关部门多维数据对比分析,准确识别贫困户,及时了解贫困户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同时,大数据下的退出机制会及时将贫困户从数据平台退出,再重新识别,形成自我循环循环。该帮扶系统实现了对脱贫攻坚过程、脱贫成果、脱贫实效的全过程监管,有效解决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数据不通、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2.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实现农业情感实时知晓、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产品销售网络化、农业科学监管、农业精准服务等5大目标,解决行业“难”问题。生产难、销售难、监管难”的痛点,其作用和价值已经在全国大量的“淘宝村”中得到体现。
3.有利于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助力“精准治理”,降低管理水平,及时有效地全面有效掌握社会情况,提高治理和服务效率。例如,中国移动在湖北孝感、恩施等地试点实施“智慧党建”、“村务云”等信息云平台,助力提升治理效率,取得良好效果。
4.有利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生态环境水平。海南文昌市率先将航天超算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监管领域。不仅可以及时监测和管理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还可以通过数据跟踪对比,掌握文昌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
5.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的关键在于优势资源配置不均。信息技术自然具有平等和包容的特点。随着4G和有线宽带网络在农村的普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快速共享到农村,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农村大数据库发展现状堪忧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当前,农村大数据采集挖掘所需的软硬件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网络覆盖不广、信息传输“不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
2. 应用人才普遍短缺。许多技术人才不愿在农村扎根,导致农村大数据人才极度短缺。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例,他们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3. 缺乏标准化的农业数据系统。由于数据监测方式不同,调查和指标解释标准也不同乡村大数据,导致数据之间存在偏差。
4. 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交换和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乡村大数据,拥有数据的公司往往对专业数据有所保留。
三、重要工作建议
1. 完善农村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目前,我国在现代农业大数据项目建设和农村发展大数据方面已有相关规划,但尚未出台具体政策。建议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农村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物联网与“三农”工作。
2.加强数据管理机制建设。建立本地数据管理部门,同时完善本地数据统计系统,如本地物流数据、电商销售数据统计系统,确保数据不丢失。
3.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智慧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向县乡两级延伸,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和企业主体信息共享体系、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整合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住房建设等部门农村公共信息,探索建立农村文化、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
4.建立农业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队伍。
5. 海南大型农村数据库示范建设。一是政策优势:去年,习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明确要求加快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多规划一体化”改革试点,海南岛作为大城市、大景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要求。二是基础好: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省大数据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在海南省政务资料馆,全省信息系统500多个部门和领域的政务数据每天被收集和共享,共享率达到100%;此外,海口市打造的“12345+网格”工作模式和“12345+商务服务”等便民措施的不断探索,也为大数据的建设和利用积累了成功经验。三是数据采集方便:2019年春节刚过,海南省就向全省各镇、行政村派出了2757支乡村振兴队,8083人。大批懂知识、懂技术的优秀干部涌入。基层填补了农村大数据库建设人才的短板。